TOP
購物 NEW 心測 星座戀愛 美食旅遊 生活 娛樂 時尚 瘦身 優惠新知
分享
取消

立冬不能亂補!?立冬進補禁忌+開運秘訣一次看|這些食物吃錯小心「越補越虛」

  • 11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的「立冬」,象徵冬季正式開始。民間有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的說法,但若補錯方式,小心補錯反傷身!不少人以為吃越補越好,其實體質不同、食材也有禁忌。想要補得健康又開運,今年立冬這樣吃才對!(內文向下閱讀)

    立冬吃什麼?補對才有用!

    1.麻油雞/薑母鴨

    最經典的冬令進補料理之一!麻油與老薑的組合,能驅寒祛濕、促進血液循環,特別適合手腳冰冷、氣血不足的人。另外體質燥熱、容易上火者可減少酒與薑的比例,或改用黑麻油取代白麻油,滋補效果更溫和。

     

    2.羊肉爐

    提到冬天補身,怎能少了羊肉爐!在寒冷的季節裡吃上一鍋熱騰騰的羊肉爐,不僅暖身,也能幫助氣血流通、增強抵抗力。燉煮時常加入枸杞、紅棗、當歸、黨參等藥材,不僅提香還能補血養氣。

     

    3.四物雞湯/藥膳排骨

    女性朋友最愛的進補首選!四物湯以「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」為主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理氣血、改善手腳冰冷的功效。若體質偏燥或易上火,可減少當歸用量,改以「淮山+紅棗」平補,更溫潤不燥。

     

    4.蓮藕、山藥、紅棗

    不吃肉也能補冬!這類「平補型」食材,既健康又容易消化。這三者搭配一起煮成湯或粥,能溫補不燥,最適合素食族與體質中性者。

     

    5.湯圓(補冬圓)

    「立冬補冬圓」是台灣流傳已久的習俗,象徵團圓、添歲與好運。家人團聚一起吃湯圓,除了補充能量,也代表圓滿平安、福氣滿滿。 吃湯圓時可選偶數顆(6或8顆),寓意「雙雙成對、好事成雙」,新的一季福運圓滿。

     

    ▸立冬就是要吃這個(點我) ◂

    立冬禁忌要避開!

    1.忌過度進補

    許多人一到立冬就大魚大肉、藥膳不離手,但其實「補過頭」對身體反而是負擔。體質燥熱、肝火旺或容易消化不良者,若吃太多油膩或藥性強的補湯,容易導致口乾舌燥、失眠、冒痘、便秘等上火症狀。

     

    2.忌熬夜

    立冬後天氣漸寒、白天漸短,人體陽氣開始收斂,應「早睡晚起、養藏於腎」。習慣熬夜滑手機、追劇或加班,會導致腎氣耗損、氣血運行不順,長期下來容易出現腰痠背痛、手腳冰冷、黑眼圈重等症狀。

     

    3. 忌生冷食物

   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,若還愛吃冰品、生魚片、冷飲,寒氣會直接侵入脾胃,導致食慾不振、腹瀉、手腳冰冷等問題。尤其是女性經期前後或手腳冰冷者,更要避免寒性食物,以免加重宮寒或氣血不順。

     

    4. 忌情緒暴躁

    冬季五行屬「水」,對應五臟中的「腎」,而腎又主「藏精」。若情緒起伏太大、長期焦慮或憂鬱,會直接耗損腎氣,使人精神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。可以在冬季多做靜心活動:泡腳、冥想、深呼吸、寫感恩日記,讓情緒沉澱、氣血穩定。

     

    ▸ 冬天來我也不會怕(點我) ◂

    立冬開運秘訣大公開!

    1.吃湯圓祈求好運

    湯圓象徵「團圓、圓滿與添歲」,代表家人平安、事業順利、好運循環。吃湯圓時記得取偶數顆(如6或8顆),象徵好事成雙、運勢圓滿。若想強化財運,可選「紅白雙色湯圓」,紅色代表喜氣旺運、白色象徵純淨新氣,寓意招財納福兩相宜。

     

    2.穿暖色衣服 

    冬季氣溫低、陽氣收斂,人容易懶散或心情低落。此時穿上紅、橘、酒紅、磚色等暖色系衣服,不僅能視覺上溫暖氣場,也能象徵補陽氣、旺人緣。想旺財氣,可配戴紅色或金色飾品;想招人緣,可在立冬當天穿紅外套或橘色圍巾出門;若要談合作、見貴人,選暖色系服裝更能提升氣場與自信。

     

    3.點燈補陽旺家運

    立冬後陰氣漸盛、白天變短,古人相信此時若「陽氣不足」,容易導致家中磁場沉重、運勢停滯。因此民俗上有「點燈旺陽」的習慣,象徵光明與能量的延續。可在家中南方方位或廚房點一盞常明燈或香氛燈,代表「陽氣歸位、家運興旺」;若是店家,可在收銀台或門口擺紅燈或鹽燈,象徵「財源滾滾來」。

     

    4.補腎補氣聚財運

    立冬屬「水」,在五行中對應人體的「腎」,而腎又是「藏精之本、聚財之源」。中醫認為腎氣充足,則氣血旺盛、精神飽滿,自然能吸引財運與貴人。多吃黑色食物,如 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紫米、烏骨雞 等,有助於補腎養氣、鞏固財庫。同時可搭配紅棗、枸杞等溫補食材,平衡陰陽,讓整體氣場更穩定。

     

    ▸ 想增添財運就靠它 (點我) ◂

    立冬養生小叮嚀

    1.早睡晚起,順應「冬藏」節氣

    冬天是「藏精養氣」的季節。這時候應早睡以養陽氣、晚起以護陰精,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,避免陽氣外洩。每晚盡量在 23:00 前入睡,能配合泡腳或喝杯溫茶入睡,對安神助眠、補腎養氣都非常有效。

     

    2.保暖腳部、腰部,預防風寒入體

    俗話說:「寒從腳起,病從寒來。」冬季人體陽氣收斂,末梢循環變慢,腳部最容易受寒。腳冷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,導致氣血不順、手腳冰冷、腰痠背痛。外出時可穿厚襪或短靴,睡前可泡熱水腳(約40℃、15分鐘)。

     

    3.適度運動,維持氣血流通

    立冬後氣溫降低,活動量容易減少,天氣冷容易導致氣血滯塞、免疫力下降,反而更容易感冒或腰痠背痛。選擇溫和、漸進式運動最合適,例如太極、瑜伽、快走、伸展操。運動前先暖身,避免出汗後立即吹風;運動後可喝一杯溫熱薑茶或紅棗茶,幫助驅寒養氣。

     

    4. 心情放鬆,冬季是「養心藏精」的重要時期

    冬天白晝短、夜晚長,容易讓人情緒低落、提不起勁。中醫認為「腎主志」,情緒穩定與否會直接影響腎氣。若整個冬季都焦慮、煩躁或憂鬱,會讓身體「傷腎耗精」,導致倦怠無力、氣色不佳。這邊建議可以泡澡、冥想、聽輕音樂或書寫感恩筆記。多多社交維繫情感,有助氣場平衡。

     

    ▸ 冬天來了我也不怕著涼 (點我) ◂



     

    ▼冬天的暖心小物都幫你準備好了▼

     

    ▼秋冬這樣保養就對了(點我領)▼

     

    ▼縮小毛孔的祕密就在這(點我領)▼

     

    //本文圖片素材designed by Freepik//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【文字編輯:Lily】

     

熱門推薦

熱門新聞

Instagram
Facebook